申请表/ApplicationFor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申报材料-申请表

 

 

编号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精品课程立项申报表

 

 

 

 

 

 

 

所属系()               

课程名称      果树生产技术        

课程性质       专业主干课         

                  

         2013.5.10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制

 

 

 

 

 

 

课程负责人基本信息

 

王玉民

最后学历

本科

 

硕士

 

 

副教授

 

 

  

18712123886

出生年月

1968.06

E-mail

Wym3883@126.com

所在系(部)

农艺系

所在教研室

园林教研室

申请经费总额(元)

 

购置图书资料

题库建设

CAI课件开发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教材教参资料

教学大纲编写

参加学术会议

课程检查评估

其它

5000.00

300

500

1000

 

300

800

1500

1000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

 

该教学团队共11人,其中省级带头人1人,专业骨干教师2人,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2人,且具有高级及以上职称。该教学团队的教学队伍的配置情况如下表: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从事学科

承担课时

备注

王玉民

1968.6

副教授

 

园艺

 

课程负责人

吴 伟

1970.5

副教授

处长

 园艺

12

课程主讲教师

王朋成

1968.4

研究员

副主任

园艺

10

实训指导   (省农科院园艺所)

高军红

1969.10

副教授

教研室主任

园艺

8

课程主讲教师

高大同

1970.6

副教授

副处长

园艺

8

课程主讲教师

杨大公

1963.5

讲师

 

土化

6

兼任土肥实验员

田 娟

1968.8

高级农艺师

科 长

园艺

20

实训指导(砀山园艺场生产科)

张 亚

1968.10

讲师

 

园艺

 

兼任组培实验员

王忠凤

1963.8

高级实验员

 

园艺

 

专职实验员

陆 军

1970.5

实验员

 

生物

 

专职实验员

王桂荣

1972.3

高级实验员

 

园艺

 

专职实验员

 

 

 

 

 

1、本课程开设时间

本课程开设于2004年,是园艺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授课对象为三全日制高职高专在校学生。已教授7338名毕业生。

2、相关教学资源储备情况

1)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①多媒体教学,使课程教学更直观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课堂信息量,制作PPT课件,用图片、视频音像、动画展示和模拟果树生长发育变化、果树生产管理技术等,再现果树生长与生产管理的仿真环境,丰富的视觉和听觉教学形式,使得教学内容显得直观生动,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弥补了老师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教学效果更好。

②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使课程更加精彩

课程网站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大量的行业信息,学生利用课程网站,可以了解果树行业发展动态和最新的果树生产技术,观看教学录像,并进行师生交流。同时,便于学生课前了解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和课后复习。

通过以上多种教学手段和课程网络平台的使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参与性,加强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③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满足了实训教学的需要

校内实训基地设施先进,功能齐全,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关键技能;校外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实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了产学一体的形成。

2)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学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自校园网建设以来,在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建成了比较齐全的校园网基础设施,开发了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学校现已具有光纤、双绞线等线路的布线以及交换机、中心机房设备,有线网和无线网相互补充,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已覆盖整个校园,课程录像系统、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制作系统、教学信息管理发布系统等已比较完善,集教学资源管理、网络教学、教学资料库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共享型资源库公共服务平台运行良好。

各系专业教研室、实验室、学生宿舍等均设有多处网口,方便师生上网学习和查询;学院有专门的电子阅览室,长期面向师生开放;学院设有专用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多媒体教室,为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保证。学院有专门的校园网维护人员,各系也设有专人负责网络、网页的建设,使得网络教学能够良好运行。

3实践条件

1) 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作为安徽省高职教改示范重点建设的园艺技术专业,并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园艺技术教学实训基地”及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园产品贮藏加工及质量检测实训中心。

目前,与宿州市农委联合共建了宿州市面积最大、设施一流、实训功能齐全的园艺生产实训中心;中心占地100余亩,投资三千多万元,是集教学、生产、科研、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园区,拥有日光温室25栋(15000m2)、三栋智能化温室(7000m2)、四个连栋大棚(1800 m2)及生产配套设施。实训中心现分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室、园艺植物新品种展示区、园艺植物育苗区、观赏植物生产区、露地苗圃区、设施果树生产区、设施蔬菜生产区、露地果树生产区、市民家园等九大功能区,不仅能满足园艺技术的果树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花卉栽培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实习实训需要,而且还能为教师的科研提供良好的平台,为技术示范推广提供基础。经过实训、学生不仅学会果、菜、花的育苗、生产管理技术、还能满足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要求,使老师科研项目得以顺利完成;使新品种、新技术得以顺利推广,较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涉及植物环境监测实训室、组织培养实训室、植物生产环境实训室、园艺栽培实训室,总投资231万,拥有里氏果品硬度计、Spad-502叶绿素测定仪、CI-203手持激光叶面积仪、FA2004A电子分析天平、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光合测定仪LCI等仪器设备,满足了园艺植物栽培课程的教学。

校内园艺技术实训中心作为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实训场所,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手进行训练,通过实训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2)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通过示范院校建设,现拥有6个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外实训管理方面,成立了校企共管领导小组,加强对学生实训的管理,与砀山县园艺场、葛集镇大棚油桃生产基地、萧县丁庄村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官桥葡萄生产基地、泗县敦集草莓生产基地等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较好的满足了教学、科研、技术创新、技能培训、技术推广等需要。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本课程是园艺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为培养皖北兼顾华东果树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进行果树生产并具备在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生产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果树育苗、果树生产及技术推广岗位工作。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甄选上,充分考虑针对性和适应性,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选取教学内容,针对果树行业的发展趋势选取教学内容,针对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选取教学内容。具体表现为“三针对”,即针对职业岗位选内容,针对区域适用选内容,针对行业发展选内容。

2、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选取教学内容

注重教学内容的区域适用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教学内容宜进行调整。随着承接产业带的转移,安徽经济整体实力的迅速提升,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农业生产企业对园艺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在生产上作为经济栽培的果树树种非常多,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不能按教材面面俱到,我们选择适应安徽特别是皖北果区的果树树种如苹果、梨、桃、葡萄作为主要讲授内容,适度增加设施果树的生产知识,以满足学生今后就业的要求。

3、针对果树行业的发展趋势选取教学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国内外果树行业发展的趋势,及时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果树生产科技动态。让他们掌握果树生产行业的前沿知识技能,如把无公害栽培、果树设施栽培等技术渗透在不同树种教学中进行传授,如苹果、梨、桃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草莓、油桃及葡萄的设施栽培技术。此外,在拓展教学中增设“绿色果品与有机果品生产”关键技术,以符合现代水果行业的发展趋势,生产绿色果品和有机果品。

4、针对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要求选取教学内容

根据果树生产岗位及高级果树园艺工职业技能鉴定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重构教学内容,设置四大教学模块。根据高级果树园艺工职业技能标准和果树生产管理的实际工作过程精选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与果树生产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一致,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紧密结合。根据果树生产岗位的需要,在课程内容构建上,打破原有课程模式,将果树生产基本知识理论、设施果树生产的关键理论技术、实用技术融入到果树生产管理中去,达到教学内容与生产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本课程结合果树园艺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制订实践教学大纲、设计学习模块,并随着生产发展不断改进。所选取的每项内容都具有可拓展的空间,学生在掌握某个工作任务的基本能力后,可拓展到相关项目的应用操作,增强了普适性。

 

系(部)初审意见

 

教务处审核意见

 

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批意见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