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书/MissionBook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申报材料-任务书

应用文写作课程建设中期检查自评报告书

执笔:田华

应用文写作能力是社会需要的基本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应用文写作课程一直是我院部分系部必修课和全院各系部学生选修课,又于20136月荣幸地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几年来,本课程教学团队从自身学术建设、课程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方面努力作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报告如下:

一、教学队伍 

教学团队在建设中成长,职称、学历、知识、年龄结构日趋合理,初步建成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具有良好的教师风范与师德的教学团队。

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课程负责人田华,系基础教学部文学骨干教师,兼任院团委文学社团辅导老师。现年39岁,文学硕士学位,副教授职称,思想纯正,治学严谨,教风严肃,责任感强。从事语文教学17年,在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论文10余篇,具有扎实的语文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写作能力。主讲教师团队稳定,教学力量逐渐加强,学术水平、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例如,近两年主讲队伍中增加了3名副高职称的教师。

小结: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团队师德好,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教学特色。

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主讲教师团队全部持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全部为中文专业学历学位,以中年教师为主体,注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1名教师被评为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如表一。 

表一:主讲教师知识与年龄结构统计表

序号

教师姓名

性别

年龄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职业技能

备注

1

田华

45

汉语言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文学骨干教师;副教授 

2

刘忠

47

汉语言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高级秘书

副教授

3

魏晓丽

38

汉语言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讲师 

4

石洋

55

汉语言文学

现当代文学

 

副院长;副教授 

5

郭鹏

35

汉语言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助教 

6

杜晓刚

41

汉语言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高级秘书

讲师

7

刘苗

45

汉语言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副教授;系部秘书

小结:主讲教师团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能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取得实际效果。 

1-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有效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在所有高校都是一个难题。本教学团队以高度的责任心,抓住讲求实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命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辅导学生参加相关技能大赛,成果显著,自2002年以来,学生多次获省市级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和朗诵比赛奖项,教师有4篇应用文写作的教改教研论文发表。 

小结: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具有正确的教学思想,注重教学研究,通过教学教研活动推动了“面向现实环境的用以致学”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总结1:目前,应用文写作课程负责人及其教学团队实力较强,学历、职称不断提升,达到基本要求,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教学能力不断增强、学术成果持续积累。具有良好的高校教师风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2007年以来,指导学生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和技能大赛等多次获省市级奖项。2007年以来发表论文20余篇。 

支撑材料 

1.课程负责人信息 

2.主讲教师团队信息; 

3.应用文写作教学团队学术成果统计表; 

4.应用文写作教师学生评教统计表

 

二、教学内容

2-1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设计既符合应用文写作课程规范,又结合我院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实际,形成了科学、规范的适应我院实际需要的教学大纲。应用文范畴十分广泛,文种多至上百。我院《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设计有四个原则:一是符合学科要求原则,配置应用文的主要文种,如行政公文、工作事务应用文、日常事务应用文、宣传类应用文及科研文书,确保课程主体知识结构完整性。二是符合我院人才培养定位的原则,配置常用文种,把基于职业环境的应用文种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各专业既有相同部分,突出基础性,不同专业又有侧重和差异,突出专业针对性。四是弹性原则,根据学时配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 

小结:教学内容符合应用文学科要求,知识结构完整,针对性强,能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等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 

2-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根据教学大纲,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落实教学。主要有两个层面。 

根据学期教学任务书,合理、科学制定学期授课计划。在教学大纲框架内,先概述写作和应用文写作基本知识,然后展开文种写作教学,选定教学的具体文种,确定重点,合理分配学时,形成了规范的学期授课计划。 

根据学期授课计划,认真备课,精心编写教案,形成了规范的教案。写作活动是融作者经历、知识、思想、思维、语言运用能力等多项因素的综合性行为,在教案编写上符合写作行为逻辑,即由任务——知识——写作行为,以实际任务为驱动,以理论指导实际,通过运用写作知识来提高写作能力。同时符合教学与教育统一的教育学原理,寓素质教育于教学之中。例如,讲授行政公文,维护管理权威性;讲规章制度的写作,强调校纪校规的必要性。通过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实现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性提高。课内讲清知识,课外让学生收集校园和社会应用文,练习写作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应用文。 

小结:教学内容组织把写作理论和写作实践相联系,融写作知识传授、写作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初步实现了课内课外相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2-3实践教学

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中从两个方面突出实践要素。一是实地调查。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调查校园和街头巷尾张贴出来的形形色色的应用文,通过拍照、抄录等方式积累身边活案例,运用文种写作知识分析案例优点和不足;二是结合学生当时学习、学生会、协会、班级工作、生活实际需要,运用知识,完成真实任务,不断提高写作技能。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小结1:设计两种写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写作问题、分析写作问题和解决写作问题的能力,较好地满足学生写作能力形成的需要,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总结2: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内容建设在宏观层面制定了科学、规范、针对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大纲》;在中观层面制订了结合专业实际的《应用文写作学期授课计划》,在微观层面精心备课,编写了《应用文写作教案》,初步形成了以写作任务为动力、以写作知识为指导、以完成任务和形成写作技能为归宿的结构体系,初步具有联系实际、注重知识、突出写作实践、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人并举的内容特色。

支撑材料: 

5.应用文写作教学大纲 

6.学期授课计划 

7.教案

8.实践教学大纲 

三、教学条件

3-1教材及相关资料 

本课程教材选择程序手续规范,根据主讲教师建议,选用正规出版社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教师自己开发了应用文例文平台、写作练习平台,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具体指导。 

小结:坚持选用优秀教材,已经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或资料清单和网络资源利用指导,教学条件基本完善,尚欠自己开发的优质教材。

3-2网络教学环境

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主讲教师团队能够充分利用大众写作网http://www.dzwrting.com及高教出版社4A网络教学平台http://hvpc.hep.com.cn/yyxz2等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其他互联网上丰富的应用文是学生用之不竭的网络资源,结合我院丰富的应用文张贴实例开展教学,适当开展现场教学,带领同学们调查校园中的应用文张贴,以之为活教材,开展实践教学。

能利用基础部网页,上传学生优秀应用文文稿,上传教师新闻稿,上传学习指导资料,供学生上网自学。利用电子邮件,积极开展了网络辅导。

小结:能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网上下载学习资料、网上提交作业、网上答疑等多种网络教学形式。但是,由于课程网络滞后,许多内容还没有上网。 

总结3:应用文写作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条件基本完善;教材符合大纲要求,适应我院人才培养定位需要,教材征订无差错;教学资料购置较充足,馆藏有多种参考资料,有丰富的应用文网络资源,努力利用网络教学。在适应我院需要的优质教材开发和资源上网等方面尚需努力。 

支撑材料:

9.应用文写作教材、主要教参

10.我院馆藏应用文写作参考书 

11.例文集锦

12.写作练习集锦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4-1教学设计 

本课程教学团队十分重视教学方法设计,依据写作活动的规律和我院学生行为、思维特征,运用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学思想,开展研究性教学。设计并实施了“提出当前写作任务——根据任务分组——研究完成写作任务的必备知识——形成《**写作要领》构思或提纲 ——在知识指导下,各尽其责,完成任务——提交学习成果”研究性教学过程,采取了与之相适应的“基于真实任务”的考试形式,从选定项目任务能力(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文体写作知识研究、真实任务作品写作三个方面考核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形成的水平。运用多媒体教学,制作了全套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

小结: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能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实施研究性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2教学方法

开展研究性教学,包括“用以致学”法、点菜式教法、讲练法、实地调查法等。在教学中,本教学团队根据现代教学理念,根据前面已经陈述的对学生写作学习心态的调研结果,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归纳起来,教法改革有如下特点:

1)针对我院实际,从学生学习需求和社会上应用文使用情况调查起步,师生合作,在坚实的现状基础上进行教研教改。 

例如,在教授行政公文写作一章时,我和刘忠老师利用人文社科系办公室的便利条件,把学生分组进行编写公文训练,用了一周时间教会了人力资源班全体同学制作公文。 

2)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

借鉴兄弟院校的《面向现实环境的应用文写作研究性教学改革方案》,从“学以致用”发展到“用以致学”,实现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四个转变:建构“用以致学”的教学程序,突现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实用特性,变知识驱动为写作任务驱动。建立结合学生当前丰富的写作任务写作机制,变模拟任务为真实任务,试行“点菜式”教学。建立学生应需要钻研应用文体写作知识的学习机制,变知识学习中的老师主动为学生主动。建立应用文体文化内涵探究机制,变应用文写作纯工具性教学为文化人格培育与写作技能教学相结合的文化性教学。

3)效果较好。 

以“用以致学”为核心的研究性教学突出了写作的实用性,提高了学生应用文写作的积极性和写作能力,形成了一批与学生学习、生活相联系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应用文作品。 

4-3教学手段

能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制作了全套多媒体课件,变教师“一言堂”为师生“群言堂”,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小结:几年来,应用文写作教学积极探索写作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改革,以实际写作任务驱动为核心,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制作了全套课件并不断加以完善,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任务、研究写法、提高技能、团结合作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结4:用现代研究性教学理论指导教研、教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部分学生应用文写得有模有样,教师发表了应用文写作教学方面的论文4篇。 

支撑材料:

13.教学课件

14.学生研究性学习作业举例

15.学生考试试卷举例 

16.教师应用文写作教学方面的论文

五、教学效果 

5-1学科组评价 

学院基础教学部基础文化学科组对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师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备课认真,教学设计合理,并且突出了每一位教师的特点;教学内容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内容具有系统性、先进性,反映和吸收课程所在学科新成果;教学语言规范标准;教学环节合理,紧凑;基本都能够做到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注重了教学信息量及学科前沿信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灵活,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案例教学,注重了启发式教学,较好地调动了学生们的思维,课堂氛围比较活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2学生评教(仅统计了5名教师)

 

姓名

2011-2013-1

2011-2013-2

2012-2013-1

2012-2013-2

1

田华

优秀

优秀

优秀

优秀

2

刘忠

优秀

优秀

优秀

优秀

3

魏晓丽

优秀

优秀

优秀

优秀

4

刘苗

优秀

优秀

优秀

优秀

5

郭鹏

 优秀 

 优秀

优秀

优秀

支撑材料: 

17.学科组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质量检查情况总结 

六、课程特色 

综上所述,本课程有以下三个特色:

1.课程定位准确。应用文“缘事而发”的特征,遵循写作活动的规律,突出写作能力形成训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在课外写起来。

2.引进写作教学研究新成果,开展专业化、实操化、立体化教学。即以文字写作为主体,与专业结合,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写作文字、图像、声音结合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立体化文本。

3.开展走出教室、走进社区、走进社会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实现了让生活进入写作,让写作进入生活的教学目的。

七、不足之处

1.教师团队职称偏低,科研水平欠强,综合素质和能力不平衡。

2.自己的网络平台未能建立。

3.自己开发的教材尚未出版。

4.实习实训条件尚待进一步完善。 

八、下一步建设设想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课程境界,取得课程教学成果。

2.建成自己的课程网络平台,对学生开放,为研究性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 

3.开发、出版自己的教材,适应研究性教学。

4.把应用文写作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自评结论: 

五年来,根据基础学科要求和应用文写作课程性质,按照我院教学规范和质量标准,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较好地完成了基本任务,取得了如下阶段性成绩: 

1.精品课程建设主体的实力达到精品课程基本要求。课程建设负责人具有硕士学位和副高职称,责任心强。教学团队7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3人,助教1人,硕士学位5人。师德师风好,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已参与完成科研项目4项,在研项目2项,发表论文10余篇,指导学生演讲和征文比赛等获奖十余次。

 2.基本完成了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建构工作。确立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常用行政公文写作、工作事务应用文写作、工作业务应用文写作、日常应用文写作平台内容和根据专业选择的规章制度写作、经济应用文写作、宣传应用文写作、科技应用文写作四个模块内容。制订了《应用文写作教学大纲》。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和教学大纲,结合学时实际,编制了学期授课计划,科学组织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结合专业实际备课,已经形成整套教案和课件。 

3.教学条件基本达到精品课程要求。 

根据大纲,坚持选用优秀教材,馆藏多种参考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基础部网页和教师个人电子邮箱开展教学辅导。 

4.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以四个转变为指导思想,推行面向现实需要的实际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几年来,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以“变知识驱动为写作任务驱动、变模拟任务为真实任务、变知识学习中的老师主动为学生主动、变应用文写作纯工具性教学为文化人格培育与写作技能教学相结合的文化性教学”四个转变为指导思想,推行面向现实需要的实际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应用文写作缘事而发的性质,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特征,以实际任务为核心,综合运用分阶段教学、分组教学、点菜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把合作精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因素纳入教学评价范围;在此基础上全部实现多媒体设备教学,有效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作业和省市级获奖作品。 

截至目前,已形成下列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应用文写作教学大纲; 

2)应用文写作学期授课计划;

3)应用文写作电子教案;

4)应用文写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5)例文看台

6)应用文写作研究论文 

7)练习场地

8)学生作业集

9)学生获奖作品

笔者深知,应用文写作课程建设任重道远,课程组成员定当齐心协力,为把该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不断努力。

2013-11-28初稿

2020/3/10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