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表/ApplicationFor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申报材料-申请表

 

 

编号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精品课程立项申报表

              

                所属系()     动科系                  

                课程名称     动物营养与饲料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课      徐秀景                  

                申      2013519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制

 


课程负责人基本信息

     

徐秀景

最后学历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教研室主任

     

13695577838

出生年月

1970.12

E-mail

634137649@qq.com

所在系(部)

动科系

所在教研室

动物饲养教研室

申请经费总额(元)

 

购置图书资料

题库建设

CAI课件开发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教材教参资料

教学大纲编写

参加学术会议

课程检查评估

其它

10000

500

500

500

3000

1000

1000

2000

1000

500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

《动物营养与饲料》精品课程建设小组共有13人,校内教师9人,校外企业教师4人。基本情况如下

类别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位

双师

专业领域

承担的工作

徐秀景

1970.12

讲师

硕士

营养与饲料、营销

课程负责人

刘敏

1979.11

讲师

硕士

动物营养

主讲

杨魁星

1986.9

助教

硕士

畜牧

主讲

  

1969.12

副教授

博士

营养与饲料

主讲

张堂田

1960.10

副教授

学士

畜牧

主讲

来景辉

1970.09

副教授

硕士

兽医

主讲

杜永才

1963.03

副教授

硕士

营养与饲料

主讲

邵元富

1968.03

讲师

学士

畜牧

主讲

刘庆梅

1966.2

实验师

学士

是是

营养与饲料

实习指导

吴正荣

1962.11

副教授

硕士

营养与饲料

实训指导

李尚敏

1964.9

高级畜牧师

学士

畜牧技术

实训指导

秦连清

1969.12

畜牧师

大专

饲料生产加工

实训指导

周迎春

1982.10

讲师

硕士

畜牧

实训指导

      在课程教学团队中,专职教师中45岁以上2人,占22.5%3545岁之间的5人,55.5%35岁以下的2人,占22.5%;年龄结构合理。

      学历结构:博士学位的1人,占11%;硕士学位5人,占55.5%;学士学位3人,占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34.5%;学历层次高,教学能力强。

   职称结构:副教授4人,占45%;讲师3人,占33%;助教2人,占22%;职称结构能满足课程要求。

近年,该团队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教研和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科研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动物营养与饲料》精品课程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程负责人及团队近年主持参加的教科研项目:

序号

项目来源

编号

题目

主持人

参与人

1

省级质量过程

省级特色专业—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

张堂田

徐秀景

来景辉

2

省级质量过程

动物科学专业教学团队群

来景辉

徐秀景

刘敏

3

省级人文社科类项目

SK012B496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五步"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

陈云玲

徐秀景

4

省级质量工程项目

2012zy093

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魏磊

徐秀景

魏磊

5

省级质量工程项目

省级实验实训室

杜永才

徐秀景

魏磊

课程负责人及团队近年来发表的论文代表

序号

  

发表刊物

年 期

1

“三品一标”农产品体验营销的策略

《新农村》

201310

2

浅析饲料营销中的服务营销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6

3

生长激素释放肽及其生物学效应,

《中国畜牧兽医》

2012年第11

4

猪圆环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3年第7

5

动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构建.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15

课程建设现状

1 .课程概况

《动物营养学》是我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动物科学技术专业和动物防疫检疫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动物营养学是在普通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动物摄入和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过程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揭示和阐明动物利用营养物质的量变质变规律,为动物生产提供理论基础。最终目的是阐明动物营养物质的种类、功能和确切的需要量。

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将课程内容分为3部分:(1)动物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及基本功能;(2)动物营养需要量;(3)动物的营养与环境的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明确动物营养与营养物质的概念;了解饲料与动物营养的关系,饲料与畜体组成的差异;掌握各种营养物质对动物的营养作用、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各种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动物缺乏各种营养物质的症状和导致动物营养缺乏的主要原因及其分析方法;掌握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生产目的与生产水平动物的营养需要特点、需要量及其估测方法、饲养标准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课程建设与特色

2.1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科学:建立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为根本任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的教学理念。确立了“就业导向→岗位实习→强化技能→创新体系→工学结合→服务三农” 的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创新模式。工学结合,突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毕业实习与就业零距离。教学方法上强调“活”,教学内容上强调“用”,教学手段上强调“新”,同时提出“讲方法、讲重点、讲思路”优化了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协调发展,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2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动物营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我系专门建立了动物营养实验室,为完成相关动物营养实验与实训实习教学的要求,并建立了多家校外实习基地。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高职教育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规划了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动脑能力。

2.3注重课堂教学形式多样

    教学中始终以理论+实践+趣味三结合的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趣味这一调味剂和粘结剂的作用,用实践调动了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讨论)、专家讲座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有限的学时内,能让学生接受的信息更多、学习的效果更好。

4.确立了“校企合作→岗位实习→强化技能→双证书→工学结合→服务三农” 的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创新模式,形成了以福建丰泽农牧饲料有限公司、福建光华、正阳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畜禽养殖企业为依托,校企相互融合,师资、技术和设备资源共享,共同参与教学、科研和生产任务的产学研联合体。同时注意收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反馈意见,根据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对教学内容作相应调整,让学生学有所用,适应社会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种灵活、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先进的网络、多媒体、大量案例与音像资料和通过模拟实训实习、岗位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工学结合教学手段,采取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和学生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实践环节采用“教、学、做”一体方法,适应了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学生动手能力高,使学生在学习中深刻体会到配送理论与配送管理实践相互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主体,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职业教育体现“应用”的目标。结合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团队申报了“动物科学实训中心”、“动物科学专业团队”等省级教研项目并获批准立项,为该课程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突破口。

2.4师资结构配置合理

本课程组由8名主讲教师、1名实验及实践指导教师和4名校外的企业指导教师组成,双师型教师占80%。此外,多家校企合作企业和顶岗实习企业的专家和行业能手担任校外老师,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2.5.教学管理规范

多年来,教研室一直坚持集体开展教学法研究,备课、听课、评课制度化。课程组集体讨论制定课程的实施性教学大纲,规定了课堂教学、实验及教学实习的基本内容和时间,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填写教学日历和课程教案,并报教研室主任审核,最后请系主管领导批准,送教务处备案,保证了教学大纲的执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集体备课,讨论每一章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并按照当年的重点设计当年的教学。教师在工作中相互学习借鉴,促进教学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

3课程定位

该课程性质为动物科学专业、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的的必修专业核心课,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饲料生产与加工能力,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和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本。该课程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突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驱动”设计和分解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课程培养岗位如:动物营养师、饲料配方师、饲料检验化验员、品管员、饲料采购员、制粒工和饲料生产操作工及相应基层管理者等。

4 课程设计理念

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思想,适应畜牧业发展需要,立足以人为本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理念,以培养适应生产一线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为目标,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与手段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借助先进的教育技术,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交替、岗位群需求、工作目标驱动为培养模式,在师资力量、教学建设、教学资源、教学模

步很好地指导了实践操作技能的科学提高。

式等方面建设高水平的精品课程。

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

本课程以畜禽生产及相关领域的饲料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即针对畜牧兽医、畜牧和动物科学等专业所涉及的职业岗位群,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全面摸清相应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再到学习领域最后到学习情景设计的课程开发基本路线,重组教学内容,工学结合。

2)、具体思路

按照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需的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畜禽生产工作过程中对能对生产动物获得的营养水平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调整。在饲料行业具备饲料质量监控、饲料调制与配制、组织配合饲料加工等能力,能胜任各类畜禽养殖场饲料组织、加工、生产工作岗位。对就业岗位群的调查与分析,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动物营养基本知识、畜禽营养需要特点及各类饲料基本营养特征等,应具备畜禽配合饲料配方设计、青粗饲料调制、组织配合饲料生产、常规饲料营养成分分析,配合饲料加工工艺等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动物营养与饲料配制与加工为主线,突出实践性教学,按照“教、学、做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根据工作过程的需要,对学科体系的《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进行重构,设计学习情景,将理论教学镶嵌于实践教学过程中

校、企、行业联合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是课程建设工程的第一环节,是课程设计的基础。为了使课程开发建设与生产一线高度吻合,我们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邀请企业、行业专家一起合作开发课程,利用与丰泽农牧有限公司合办的现代养猪培训中心这个平台,和行业办学的优势,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发挥校外行业和企业专家在课程开发和建设中的作用。

开放式教学

学生专业思想牢固,在校期间充分利用周末、寒暑假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课程组还经常邀请一线专家到我系开办讲座,让学生有一个汲取企业一线新生产技术的机会。以北京大北农饲料厂、中粮集团、宿州华仁饲料厂、宿迁普朗克饲料公司、强英鸭业等畜禽养殖企业为主要依托,校企相互融合,师资、技术和设备资源共享,共同参与教学、科研和生产任务的产学研联合体。

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建设目标:

认真贯彻教育部〔20061416号文件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按照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现代畜牧业战略要求和区域经济发展对饲料行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和高职教育特点,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本课程的总体规划和项目设计。课程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更新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促进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将《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建设成为适应21世纪职教改革要求的精品课程。培养出职业技能熟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适应现代饲料行业要求,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1建立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重点建设双师型队伍。不断调整完善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鼓励有教学管理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教学团队。通过学习、观摩和讨论等方式活跃教学理念,丰富教改内容,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密切关注饲料行业的发展,进一步研究和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特别是进一步加强现场教学、岗位实习,达到学习情境设计的要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和调整课程内容,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在传统理论教学基础上,加大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鼓励学生开展相关实习、社会调查及其他实践活动。合理设计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完善教学文件,充分体现教学改革的成果。

3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关注任务要求,研究采用适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方式、进一步完善每一模块导入的任务与情境教学、现实学生个性化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进一步加强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完善。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4 建立以注重能力为核心的考核评估体系,特别是饲料生产和加工过程的考核标准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纳入到考核标准体系中去。

5.在教学科研方面:.继续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内容改革的探索和实施;继续收集素材,修订、完善网络课程的内容,建立多媒体教学资源体,使之成为高职影响较大的网络课程教学软件

教务处审核意见

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批意见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