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动态

首页>系部动态>德法教研室召开集体备课会,精心筹备新学期教学

德法教研室召开集体备课会,精心筹备新学期教学

发布时间:2024-09-25 19:00阅读次数:

       为迎接大一新生,确保上好新学期第一课,德法教研室于925日在B5013组织召开了一场严肃而富有成效的集体备课会。此次备课会聚焦于开学第一课的主题,以及《思想道德与法治》的绪论和第一章的备课内容展开深入讨论。

       会议伊始,德法教研室主任黄娟就开学第一课和《思想道德与法治》绪论“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她强调,开学第一课对于大一新生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门课程的开端,更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开启大学生活的关键一步。对于绪论部分“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这一主题,她指出,这一内容紧扣时代脉搏,与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息息相关。在当今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征程之中,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深刻理解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随后,张亚婷老师围绕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讲述教学环节。张老师详细地规划了教学流程,她认为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人生真谛。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例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生目标、幸福的理解,然后引导他们从哲学、伦理学等多学科角度去分析不同的观点。在把握人生方向方面,张老师强调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她提出运用对比教学法,将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与消极颓废的态度进行对比,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正确方向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当前社会上一些热点事件,如某些年轻人在网络环境下迷失自我、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等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明确自己应该追求的人生方向。张老师还提及要注重在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关注学生在大学新环境下可能面临的困惑和压力,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引导。

       张老师的讲解引发了在场教师的积极思考,随后其他教师纷纷集思广益,积极讨论发言。有的教师提出在教学中应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如让学生模拟不同的人生情境,从而更好地领悟人生真谛。还有的教师建议在讲解人生方向时,可以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例如,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可以强调科技创新在实现人生价值中的作用;对于文科专业的学生,则注重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引导。

       最后,思政部主任黄青燕做了全面而深刻的点评。黄主任首先肯定了德法教研室此次集体备课会的重要意义和积极成果。她表示,开学第一课和课程的绪论、第一章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整个课程奠定了基调。黄主任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对于教学内容,黄主任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讲述担当复兴大任和人生方向等内容时,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这些不仅仅是抽象的理论,而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紧密相连的。在教学方法上,黄主任鼓励教师们不断创新。除了传统的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等,还可以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

       此次德法教研室集体备课会在严肃而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通过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教师们明确了教学目标、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方法,为迎接大一新生、上好新学期第一堂课做好了充分准备。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将在新学期为大一新生开启一段富有意义的思想启迪之旅,引导他们在大学阶段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更好地担当复兴大任,把握人生方向。(供稿:黄娟  审核:黄青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