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教学计划修订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明确高职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依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通知>》(教高[2002]2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及《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规范(试行)》等文件精神,现决定对我院各专业教学计划修订,并对修订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依据教育部和安徽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切实做到:学校与行业、企业对接,专业(群)与职业岗位(群)对接,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在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上下功夫。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努力构建具有学院及专业特色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
二、修订原则
(一)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各专业要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充分做好行业现状调查、人才需求状况预测、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等,在认真听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意见基础上,提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确定人才培养业务规格时,要积极主动邀请用人单位、行业专家参与。同时,要深入分析现行专业教学计划的应用时效、查找各教学环节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调查与研究工作,及时吸纳先进的教育思想、优秀的教学成果,体现教育科技事业发展的新成果,保证修订的教学计划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
(二)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实现专业教学整体优化,打造专业特色
学院的办学特色源于专业特色的塑造,培养方案修订时要在打造专业特色上下功夫。各专业培养方案在修订中应以本专业自身特点为依托,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形成专业特色。特别是作为省级、院级特色建设的专业,更要在形成鲜明的人才培养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群建设等方面发挥核心、引领与示范作用。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应用能力培养
修订教学计划时,要进一步贯彻“产学结合”、“工学交替”思想,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课程的学时分配比例,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基础课开设须遵循“必需、够用”原则;理论课要密切与实践相结合;专业课教学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应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逐步推行“双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前的基本实践训练,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立足校情,保证教学计划的可操作性
教学计划的修订要有前瞻性,同时应从我院现有的办学条件出发,结合专业建设计划,在保证培养目标、规格、质量的要求基础上,因地、因时制宜,科学修订,保证教学计划的可执行和可操作性。
三、教学计划的内容构成
教学计划的修订要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特别要不断开发、建设核心课程。各专业教学计划可包括以下内容:
1.专业名称;2.招生对象与学制;3.培养目标;4.培养规格(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知识能力分解)明确本专业的办学特色;5.职业面向(主要就业单位、主要就业部门、可从事的工作岗位);6.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7.应取得的资格证书及等级;8.核心课程设置(核心课程及教学要求、主要职业技能训练及教学要求);9.教学进程(教学周数表、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学分表);10.各类课程学时分配(各类课程学时结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结构);11.专业教师要求(根据专业教学要求,提出专业教师〈含实训指导教师〉应具备的任职资格,具体要求包括专业、学历、技术职称、工作态度、实践能力等);12.实训要求;13.专业教学建议。
四、教学计划修订的相关说明
(一)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等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课程实习、实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社会调查、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二)毕业
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全日制高职专科毕业证书(教育部电子注册)。各专业尽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学生必须取得的职业技能证书种类、名称和级别,以保证学生“双证毕业”。
(三)学时总量控制及比例关系
教学总学时:应控制在2300~2500学时;课内(理论教学和分散的实践教学)总学时:三年制专业(2+1模式)以1600~1800学时为宜,两年制专业以1100~1200学时为宜.分散和集中的实践教学的学时:一般不低于教学总学时的50%,各专业的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两个学期。
平均每学期实际教学周约为16周,实践环节教学每周按30学时折算。课内周课时控制在22~26学时。
(四)课程模块的设置
教学计划中所有课程分为通识模块、专业模块、职业培训模块三大模块,每个模块可根据人才培养需要适当开设讲座课和选修课,其课时不计入教学计划总学时,但要列入每学期的开课表。
课程模块学时及比例分配表
序号 | 名称 | 学时数 | 占总学时比例 |
1 | 通识模块 | 700~750 | 约30% |
2 | 专业模块 | 900~1000 | 约40% |
3 | 职业培训模块 | 700~750 | 约30% |
合计 | 2300~2500 | 100% |
1.通识模块的课程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整合,突出实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专业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要求各系部以学生就业的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确定专业课主体框架,对准就业岗位群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同时又要兼顾到与职业技能鉴定、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认证等课程的衔接和统一。明确并重点建设与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相衔接的核心课程体系,依据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按工作过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方式设计教学内容。专业核心课程一般为4~6门,每门课都应有内容简介、开设的基础条件、主要职业技能训练及教学要求。专业模块课程原则上总数不超过16门,每学期不得超过4门。
3.职业培训模块包括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顶岗实习、职业技能鉴定培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大赛。
(五)考试考核
凡集中实习不低于18学时(3天)的课程和独立设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应作为一门课程考核,成绩进入学籍档案。学籍管理中的主要课程以教学计划中所列的课程为准,每学期考试课程一般不超过3门,其它课程均为考查。
五、几点规定性说明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学时48学时(理论30学时,实践18学时)开设学期为第一、二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总学时54学时(理论36学时,实践18学时)开设学期为第三、四学期。
2、《大学体育》课开设学期为一、二、三、学期,周学时为2节/周。
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第一学期开设,学时不低于4节/周;
4、非英语专业《新编实用英语》课开设学期为第一学期为4节/周,第二学期为6节/周。
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在第一学期开设,学时为1节/周。
6、《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均要开设,其中一学期为必修,学时为1节/周,其余学期为选修或讲座,不列入课表不计入总学时。
7、《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安排在第一学期和第四学期开设,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总学时为20学时;第四学期开设《就业指导》总学时为20学时。
8、本次教学计划的修订范围为我院开设的所有专业。
四、一般程序及要求
1.教务处提出2011级高职专科教学计划的修订指导意见,并报学院审定。
2.各系成立相关专业(群)教学委员会,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行业专家等组成,负责制(修)订本系各专业教学计划。有外聘企业行业专家参加论证的发言记录、图片等原始材料,于2011年8月5日前,在教学计划报审时交教务处备案。
3.教务处根据本文件对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初步审核。
4.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报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经院领导批准后下发执行。
各系要学习理解有关文件精神,广泛开展社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确定论证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设计学生通识模块、专业模块和职业培训模块的结构。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相对完整性、衔接性和连贯性的原则,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承受能力的原则,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合理安排教学进程。
各专业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既要相对稳定,又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适时进行调整修订。教学计划确定的课程、教学环节、学时、授课时间、考核方式等均不得随意改动,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应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执行。
附件:XX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教务处
2011年7月20日
XX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课程 | 序号 | 课程名程 | 课程编码 | 考核方式 | 课内学时 | 学期周数及周课时分配 | |||||||
总计 | 其中 | 1 | 2 | 3 | 4 | 5 | 6 | ||||||
理论 | 实践 | 15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
通识模块 | 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考试 | 48 | 30 | 18 | 2(10) | 2(14) | | | | |
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考试 | 54 | 36 | 18 | |
| 2(16) | 2(11) | | | |
3 | 形势与政策1、2、3、4 |
| 考查 |
|
|
|
|
|
|
| | | |
4 | 心理健康教育 |
| 考查 | 14 | 12 | 2 | 1(14) |
|
|
| | | |
5 | 就业指导1、2 |
| 考查 | 40 |
|
| 2(5) |
|
| 2(15) |
| | |
6 | 体育1、2、3 |
| 考查 |
|
|
| 2 | 2 | 2 |
| | | |
7 | 新编实用英语1、2 |
| 考试 |
|
|
| 4(14) | 6(17) |
|
| | | |
8 | 计算机基础 |
| 考查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 计 |
| |
|
|
|
|
|
|
|
|
| ||
专业模块 | 1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 |
小 计 | | |
|
|
|
|
|
|
| | | ||
课内总学时 |
|
|
|
|
|
|
|
|
|
|
| ||
职业培训模块 | 1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5 | 毕业实习(顶岗实习) |
| 考查 | 720 | | 720 | | | | | 16周 | 8周 | |
小 计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
| ||
系主任签字:
公章: 2011年 月 | 教务处处长审核签字:
公章: 2011年 月 | 院领导批准签字:
公章: 2011年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