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Information

首页>信息公开>宿州市招商宣传材料(农业)

宿州市招商宣传材料(农业)

发布时间:2015-01-07 11:27阅读次数:
 

       宿州市农业情况

 

一、宿州基本情况

宿州位于安徽省最北部,区位交通优越,物产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著名的书画之乡、奇石之乡、马戏之乡,与苏、鲁、豫、皖411个市县接壤,是中部城市群靠近出海口最近的城市,下辖砀山、萧县、桥区、灵璧、泗县和七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51万,耕地面积726.8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

宿州区位交通优越。京沪、陇海、宿淮铁路,连霍、合徐、泗许高速公路纵横贯穿,市区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仅70公里,距连云港码头230公里。京沪高铁经停宿州,3个小时到北京,2个小时到上海。宿州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宿州正在构筑海、陆、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宿州信息高速公路通畅。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2011年成功引进中科院投资80亿元云计算产业园入驻宿马工业园区,北京世纪互联集团投资76亿元宿州智慧云计算产业园入驻宿州高薪技术产业园,这两个云计算产业园建成后,宿州将是国际领先的下一代绿色数据中心之一,同时也为宿州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地区提供了弯道超越的机会,创造了跨越崛起的平台。

宿州自然条件优越。宿州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较长。年均气温1414.5,≥0的有效积温5300,年降雨量774895mm,全年日照时数22072472h,太阳总辐射129千卡/cm2,无霜期201210天。全市土壤类型多为潮土和砂礓黑土,土层深厚。适宜于粮、棉、油、瓜、果、菜等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和畜牧养殖。

宿州农产品资源丰富。宿州市是全国重要的粮食、肉蛋、蔬菜、水果供应基地和农产品集散中心,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省前列,素有“果海粮仓”之称。宿州是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中的核心区,是农业部划定小麦、夏玉米、高蛋白大豆、生猪、肉牛、肉羊优势区。砀山县是全国著名的水果大县;桥区是全省蔬菜十强县;桥、灵璧、泗县、萧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宿州名特产品众多,香飘四溢的符离烧鸡、清香浓郁的夹沟香稻米、珠光玉润的萧县葡萄、清脆香甜的砀山酥梨均已名扬海内外。

宿州劳动力资源充足。全市拥有劳动力资源350万人,且劳动力价格与沿海、江浙发达地区相比较为低廉,全年劳务输出总量超过130万人。全市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有19所,能常年培训一支具有一定产业素质、专业技能的劳动大军。

宿州旅游资源丰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留有著名的涉故台;垓下之战留有虞姬墓和垓下古战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在我市寓居多年留有赛珍珠故居;汉高祖刘邦避秦兵之地,现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皇藏峪森林公园。五柳风景名胜区、灵壁奇石以及闵子骞、东林草堂等已经成为宿州旅游一张张靓丽的名片,也真诚欢迎大家到宿州观光旅游,投资旅游产业。

    二、农业发展情况

宿州市以桥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和宿州市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为载体,围绕粮食、果蔬、畜牧、林木四大主导产业,按照强龙头、建基地、树品牌、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要求,坚持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把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推进产业化经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2013年,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329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59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800亿元,全市通过评定的名优农产品品牌221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5290个,认定家庭农场1317家。涌现了以砀山水果,萧县面粉,桥、泗县板材,灵璧畜禽养殖加工为龙头的企业集群,初步形成了粮食产业、水果蔬菜业、畜牧业和木材加工业的集群化发展格局,农业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为现代农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条件。

1.粮食产业状况

全市常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00万亩,总产380万吨(其中小麦540万亩,玉米400万亩),全市粮食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加工的主要品种有面粉、挂面、快餐面,粮食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萧县、灵璧。目前落户我市较大的粮食加工企业有安徽虹光企业投资集团、安徽新锦丰集团、安徽丰原生化等国内知名企业。

 2.水果产业发展状况

全市常年果园面积为125万亩,总产250万吨。全市建立各类水果专业合作组织1041家,带动农户33.6万户;建立绿色、无公害等生产基地100万亩,设施栽培面积也已发展到5万亩。目前落户我市较大的水果加工企业有砀山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宿州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安徽砀山欣诚食品有限公司、海升果业等国内知名大型企业。

3.瓜菜产业发展状况

全年瓜菜种植面积185万亩,总产量450万吨左右,其中瓜50万亩,产量150万吨;菜125万亩,产量300万吨;食用菌种植面积500,产量6万吨。 

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的有20个乡镇;10个乡镇种植面积在5万亩以上。目前我市加工型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年加工蔬菜17万吨,销售额7.56亿元。落户我市较大的蔬菜加工企业有砀山兴达罐业食品有限公司、砀山县展望罐业食品有限公司。

4.畜牧业发展状况

宿州市位居全国重要的肉牛、生猪和肉羊优势产业带,是安徽省畜禽养殖大市,安徽省重要的生猪、肉牛、山羊和家禽生产基地。近年来,全市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占全省的比重不断提高。全市畜牧总产值150亿元,全市肉类总产量50万吨,居全省第3位,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比重12.1%;禽蛋总产量25.5万吨,居全省第1位,占全省比重19.7%。全市生猪存栏300万头,牛存栏17万头,羊存栏 235万只,家禽3700万只。

近年来,宿州市组织实施了“千区万场”规模化推进工程,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不断提高,全市规模养殖场1000多个,规模养殖小区 410余个,规模养殖比重达61%,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6.7%。通过招商落户我市的国内知名企业有黄山强英鸭业集团、瀚森荷金莱肉牛集团、天津宝迪集团、南京雨润集团等。

5.林木产业发展状况

全市森林资源总量已达411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143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7.9%,主要是杨树速生林。全市林业总产值219亿元,排名全省第2,其中木材加工业产值165.2亿元,林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年产值达到4.2亿元。目前全市现有木材加工企业11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4家,加工主要品种有胶合板、复合地板、科技木、整体橱柜等,年加工能力357万立方左右。砀山、桥为全省林业十强县。

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以中林、佳华、东大、绿洲、东平为代表的一批优势企业、集团陆续建成投产,科技木、复合地板、覆膜地板、整体橱柜等高端、终端产品生产比例逐步提高,产业链条不断拉长

 6、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机服务水平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87万千瓦,机播面积1095万亩,机收面积983万亩,全市机耕78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9.9%;机收面积755万亩,机播面积914万亩,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3个百分点。全市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35.9亿元。全市农机合作组织发展到34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5395户,服务农户30多万户。

三、重点发展的产业及发展的重点

(一)重点发展的产业

——打造国内一流的肉制品、面制品和乳制品3大主导优势产业。壮大肉制品规模,提高中高端面制品比重,加快发展乳制品,形成国内最具竞争力、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优势产业。

——建设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果蔬、油脂、饮料3大区域优势产业以满足区域市场需求为目标,提高资源转化率,培育骨干企业和优势品牌,成为区域特色明显、竞争能力较强的优势产业。

——培育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休闲食品、调味品等成长性产业围绕市场需求,以品牌建设为中心,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围绕消费升级需求,积极发展冷链食品。适应食品工业安全、营养、健康的发展方向,加快开发符合绿色、安全要求的深加工产品,提高营养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比重。

(二)产业发展方向

——面制品产业。紧紧围绕小麦面粉转化增值,加快推进主食工业化,重点建设面制品深加工产业链。

——肉制品产业。巩固提升猪肉加工优势,扩大禽肉加工规模,大力发展牛羊肉加工,积极发展水产加工,开展副产品综合利用,建设肉制品深加工产业链。

——乳制品产业。建设优质奶源基地,以迅速提高乳制品生产规模和水平为重点,加快培育知名品牌和企业集团,整合产业资源,大力发展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乳制品,努力打造国内一流乳制品生产基地。

——果蔬加工产业。加快骨干企业的培育和优势品牌的引进,以提高果蔬采后加工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发展果蔬深加工产品。

——油脂加工产业。本地特色油料深加工为重点,以优势品牌推进行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大型油脂企业。

——饮料制造产业。适应市场消费需求,扩大软饮料生产规模,提升酒类产品档次,提高行业技术水平,推动节能减排。

——休闲食品。满足休闲、旅游、嗜好为重点,开发多种口味、营养强化的饼干、糖果、类食品生产规模;提升粮谷类、薯类、豆类膨化食品的生产规模和产品档次。

——调味品。发展多样化产品。重点发展传统调味品、复合香辛料、方便汤料、骨素、糖醇类产品等,提升优势产品规模和竞争力;实现各类香辛料与传统酿造调味品的融合,加快发展与各种方便休闲食品、速冻食品、微波食品、家用和餐饮企业用品相配合的复合调味料新产品。

——冷链、绿色、功能食品。围绕消费升级需求,积极发展冷链食品。适应食品工业安全、营养、健康的发展方向,加快开发符合绿色、安全要求的深加工产品,提高营养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比重。

(三)具体发展规划

1肉制品产业规划 

肉是人类动植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人们必需的主要副食品之一。中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正向小康水平过渡,肉类消费水平总体还要进一步提高,预计今后5-10年,中国肉类消费年增长率在10%以上 。

1)原料条件

宿州市是我国主要的生猪产区之一,全年生猪存栏300万头,全年肉类总产量50万吨,居安徽省第3位,具备了“大基地、高商品化”发展的基础。

2)肉制品规划方案

——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生猪收购、屠宰、分割、冷鲜肉加工项目;

——发展火腿类(如盐水火腿、熏制火腿)、灌肠类(如蒸煮肠、火腿肠)、发酵肠类(如色拉米)等肉制品。

2、面制品食品规划

中国小麦产量的90%左右加工成面粉,面粉总量在8850万吨左右,然后加工成各类食品。 面制品行业的发展非常符合中国国情,它在中国的成长有强大的饮食文化基础,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积极的意义。

速冻面制食品已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速冻水饺、速冻馄饨、速冻汤圆是国内速冻米面食品中销量最大的三类产品。这三类产品的年销售额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以每年都高于20%的速度增长。

1原料条件

——宿州市是我国优质小麦主产区,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小麦原料供应有保障。

——全市农民合作社已发展到5290个,农业产业联合体75个,可依据企业需要随时调整种植结构,满足不同的企业对不同品种原料的品质需求。

2)规划方案

提高主食品工业化率,加快推动馒头、面条等传统面食产品工业化生产,发展各种营养强化挂面、鲜切面,开发多种档次全营的方便面,提高精深加工产品比重;鼓励发展焙烤类食品,重点发展面包、饼干、糕饼类等产品。积极开发麦胚产品、小麦膳食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根据速冻食品市场需求现状和发展特点,将重点发展以下几类速冻产品:速冻水饺、速冻汤圆、速冻面点等速冻产品。

3、饮料产业规划 

目前,在金融危机冲击减缓,世界经济出现好转之际,各类风险得到逐步释放的情况下,我国饮料制造行业表现出较好的势头。在经济回暖和消费上升双重因素的拉动下,食品饮料行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1)原料条件

宿州市农产品资源丰富,葡萄、酥梨、花生等饮料原料品质一流,水果年产量250多万吨。120万亩水果连片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安徽全省70%以上。砀山酥梨、萧县葡萄闻名遐迩。花生种植面积72.5万亩,产量25万吨。

2)规划方案

——扩大软饮料生产规模。重点发展果蔬汁饮料、葡萄糖饮料、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等产品,加快功能型和运动型饮料开发,提高浓缩果汁产量和出口比重,稳步发展碳酸饮料、饮用矿泉水、苏打水和固体饮料,发展特色饮料产品。

——提升饮料酒整体水平。以知名品牌为重点,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丰富产品品种,扩大优势中高端白酒、啤酒生产规模。积极发展葡萄酒、保健酒等产业。

4、休闲食品产业规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休闲食品正在逐渐升格成为百姓日常的必需消费品。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于休闲食品数量和品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规划方案

——开发多种口味、营养强化的威化饼干、果蔬饼干、无糖低热量饼干等;

——扩大豆类休闲食品生产规模;

——提升粮谷类、薯类、豆类膨化食品的生产规模和产品档次;

——研发早餐麦片、玉米片、杂粮膨化食品等新产品。

5桥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

加快推进宿州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以市农科院、帝元现代农业产业园、灰古高标准粮田基地、宿马食品加工园为基础,规划建设10万亩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重点建设“两园、两中心、七基地”。即,两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产品精深加工园,两中心: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七基地:万亩优质粮食种植示范基地、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基地、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万亩设施蔬菜种植基地、万亩花卉苗木培育基地、万亩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基地、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