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光影里的强军实践
军事训练,已是和平年代军人寻常之事。军事记者摄自演兵场的照片,也是五光十色,精彩纷呈。然而,翻阅老相册,我们会发现,我军老一辈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的战斗场面远比训练要多。当年,他们珍惜胶片不亚于战士珍惜子弹,在他们的取景框里,定格的多是真实的战火硝烟。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陈毅元帅生死关头的豪气吟唱,在宣示坚定革命意志的同时,也描绘了我军当年面对的艰苦战争环境。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所说:“我们的兵,昨天入伍今天就要打仗,简直无所谓训练”。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我军官兵打胜仗的资本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很多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回忆当年,总是念念不忘“参军第一仗”。在战火中,他们见识了你死我活、流血牺牲,学会了打枪投弹、摆兵布阵,最终统率千军万马,创造胜利奇迹。叶剑英元帅追忆往事举重若轻:“事实上,他们已经进过了几十年的战斗大学——红军大学、抗日大学、解放大学、抗美援朝大学。”几十年过去,当代军人叫响“练即战”的口号。我们可曾想过,我们的前辈曾经是“战即练”?可曾想过,对于我们这支从血雨腥风中走来的军队,“练”与“战”曾经就是一回事?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翻开我军史册,对于一支战斗力较强的部队,评价往往不是“训练有素”,而是“实战经验丰富”。然而也许正因为如此,本版刊登的这几张老照片才显得弥足珍贵。这些瞬间定格的时代光影告诉我们:老一辈军人不是不明白训练的意义,也不是不懂得“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道理。敌人越是不给他们训练的机会,他们越是在戎马倥偬中如饥似渴地练兵习武。所为何来?为的正是“能打仗、打胜仗”。被誉为“战神”的刘伯承元帅曾说:“古今中外能打胜仗的军队都没有不教而战的,没有训练的部队是乌合之众。”我想,“军史发现”专版“发现”的这组照片足以证明:“练兵”是我军80多年成长历史中始终大写的关键词,时代光影中折射的恰恰是战争规律的辩证法。
回望时代光影,凝视前辈背影,我们没有理由不对这些老照片中的军人充满敬意——这曾经是一支衣衫褴褛、食不果腹、武器简陋的军队,他们除了行军打仗、打仗行军,几乎再没有多余的精力。然而正是他们,把有限的粗粝食物所释放的能量用到了极致,把落后武器的效能几乎发挥到了极致。从他们专注训练的身影和眼神中,我们读懂了那一代军人精武尚武的聚精会神,读懂了“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心无旁骛,读懂了他们写在苦难与辉煌之间的强军梦想。
老照片形神兼备,是揭秘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光影教科书。记得一次采访中,一位军史专家蹙额慨叹:“红军长征转战二万五千里,竟然没有留下一张照片!”行文至此,我突然想,与其说苦难剥夺了很多老一辈军人留影青史的机会,不如说历史把一个更大的机遇空白留给了今天的我们——
一代军人,有一代使命。时代的光影在述说:“强军梦”绝不只是一个梦,它是我们这支军队对国家的担当、对民族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