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人类进入心理疾病的时代!
信息焦虑症
【病例与症状】在外资企业工作的李小姐每天都将大量时间花在上网浏览信息,看报纸、杂志上,但她心里还是不踏实,总觉得漏掉了信息,因此常常失眠,食欲也不断下降。一旦家中或单位出现网络堵塞、电视断电、电子读物无法打开等现象,这类人会感觉极其不适应,变得焦虑不安、心情浮躁,总担心漏掉重要的信息和新闻,害怕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并引发精神、生理上的反应,出现失眠、头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
【病因】由于工作上的快节奏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这部分人都习惯于从网络、电视、电子读物上获取信息。若对网络、电子读物过分依赖,则会发展成为病态心理,严重时可能转化成强迫症。
【药方】无论个人对信息的掌握多么全面,遗漏总是难免的。况且很多时候,信息也并不是决定成败的惟一因素。因此,平时感到很累的人应适当放慢生活节奏,不必整天想着信息的事情。
成功后抑郁症
【病例与症状】事业有成是令人羡慕的好事,但是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却被成功所累,患上抑郁症,痛苦得不能自拔,甚至想以死来解脱。在某外企工作的陈女士在各方面都出类拔萃,一直深得领导赏识。前不久,陈女士凭借自己的实力被提拔为分公司总经理,让同事们羡慕不已。但对陈女士来说,这竟成了恶梦的开始。坐上高位的陈女士压力极大,她每天最担心的就是工作完成得不够出色,领导不满意,又怕工作中一旦出错,下属会嘲笑。这些担忧使她的工作效率急剧下降,睡眠质量日益变差,注意力也无法集中,整天感到头晕、疲乏,精力大不如前,服用药物也无法减轻痛苦,最后不得不回家休息。陈女士怀疑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想通过自杀来解脱,幸被家人及时发现,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病因】升迁压力过大,对自己信心不足。白领人士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工作节奏快,以及自身期望值过高,导致整天像机器人那样拼命。如果心理素质较差或不善于自我疏解则更易罹患心理疾病。
【药方】要忙里偷闲,暂时丢掉一切工作和困扰,彻底放松身心,使精力得到及时恢复。此外,要保持正常的感情生活。事实表明,家人之间、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爱护,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遇到冲突、挫折和过度的精神压力时,要善于自我疏解,如参加文体、社交、旅游等,借此消除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疯狂购物症
【病例与症状】一个30岁的女性告诉心理医生,她走到服装街上就想进店里,进了店看到五颜六色的服装就感到那些衣服在向她招手。那个时候她没有一点犹豫,只有购物的兴奋和快乐。从店里出来,她常常会花掉几千元钱。她知道自己并不需要那么多衣服,也曾暗下决心控制购衣数量,但一到服装店就乐此不疲。她为控制不住自己的购买欲而苦恼。这位女性患上了贪购症,俗称疯狂购物症。患贪购症的人对商品有一种病态的占有欲,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常会不假思索地掏腰包,购买的同时会有占有的满足与快感。如果硬是控制不买,就会出现焦虑不安、周身不适,勉强控制一次只会使下一次购物更疯狂。但当理智占上风时,后悔和苦恼必然伴随而来。如此周而复始,自然影响心情与工作。
【病因】有的人认为工作就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享受。所以在有了条件后,往往难以控制欲望。放纵欲望,或者因为种种压力而逃避到欲望里,是形成贪购症的心理原因。
【药方】出门不要带太多的钱,每次逛商店之前想清楚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必要时与同伴一块去逛街,并要同伴帮助提醒。最关键还在于搞清楚购物欲望的背后有哪些心理问题,是否有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己的不满。当一个人敢于面对问题并去解决问题时,心理才会平衡。
婚内空巢综合征
【病例与症状】俊和莉两人都仪表堂堂,风度翩翩,而且都有着令人羡慕的职业,朋友们认为他们的婚姻生活一定和谐愉快。可是,在8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只享受过一次莉形容为“可说正常”的性生活,其余时间大部分是“可免则免”。他俩的确非常看重这个家,而且特别关心对方,但也没能燃起性欲。此病已经成为所有性问题中最常见的一种,这类患者极少有自发的性要求。
【病因】抑郁、精神压力、地位困扰、快节奏生活、工作劳苦甚至性激素分泌不足等生理疾病,都会引起性欲抑制。但通常它的根源在于未能及时成婚,长期缺少性欲培养和对性科学知识了解少,以及害怕亲密关系和潜在的自卑心理等。
【药方】可通过直接的婚姻辅导而改善状况。但如果性抑制已经根深蒂固,病人就需要一种以讨论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来改善。前者可以找出性爱问题的所在,后者则帮助他们重新认识性欲,了解性知识。许多专家鼓励病人做爱前培养浪漫情调,把忧虑和自卑、抑制性欲的情绪减轻。
购房焦虑症
购房焦虑症是为了房子,很多人每天都在深深的焦虑中。买不起房焦虑,买不到房焦虑,买了房照样为还贷焦虑。心理上会产生焦虑情绪,有的会寝食不安,严重的会患上购房抑郁症、后悔综合症。
攒钱速度永远追不上噌噌上涨的房价,可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让她的情绪不由自主地跟着焦虑、兴奋、不安。小麦觉得,自己患上了购房焦虑症。
调查表明,近八成武汉公民买房贷款在30万以上,其中,大约有30%以上的家庭,按揭贷款支付占月收入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而且,高达90%以上背有房贷的人,心理上会产生焦虑情绪,有的会寝食不安,严重的会患上购房抑郁症、后悔综合症。
产生背景
一手房市场开始疯狂。2009年年初以来,开发商又开始大量拿地,天价地王频出。很多人放弃观望,忍不住出手。就这样,房子又成了紧俏货,天价排号、哄抬房价的行为不断上演。河北燕郊的上上城,7000套房子排了2万个号,光排号费就高达2亿元;杭州一家楼盘前不久开盘,七八千人争200套房,一个号可以卖到上万元甚至数十万元。很多楼盘甚至连预售许可证都没有拿到,就已提前收取大量排号费。
二手房市场更是疯狂。在优惠政策即将到期的舆论压力下,二手房的挂牌量和交易量猛增。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显示,11月份北京二手房成交已达3万套左右,比10月份上涨50%;深圳规划与国土资源委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20日深圳二手房单日成交量再创历史新高。截至20日,11月深圳二手房成交已超1万套,一周的成交量就相当于以往一个月。
表现
买不起房焦虑
———“我不喝酒、不抽烟、不娱乐,辛辛苦苦赚的钱到头来还不够付一室一厅的首付款。”王秉钧是郑州人,父母是农民,家里几乎没啥积蓄,参加工作至今,他省吃俭用整整存了五年的钱。王秉钧说自己参加了五年的房交会,眼睁睁地看着房价翻倍地往上蹿,简直都快被逼疯了,“再看看吧,房价如果能跌的话,我就定居在杭州,否则只能走人了。”王秉钧似乎已经下定决心。
买不到房焦虑
———见到尚波时,他正作出“捶胸顿足拍脑袋”状,丰富的肢体语言引起了很多“同病相怜”人的共鸣。“错过,错过,一再地错过。”他神情十分激动,像是犯了什么滔天大罪一样反复地责骂自己。原来,尚波看中的那套位于市中心的“利兹城市公寓”的二手房价已经挂到了每平方米11000元,而在八月份的时候他跟该卖主谈好的价格是9200元,后来犹豫着房价会跌,主动撤单了,真是后悔莫及啊!
买了房还焦虑
———“这么高的价格买进,真怕它跌下来啊。”“要是跌了那怎么办?那不是得为银行打一辈子的工啊。”姚易在滨江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作,为了上班方便,他就近挑了一套新开盘的江景房,每平方米8100元,共花了95万元,因为手头没余钱,他选择了80%的银行按揭,每个月还3780元。“这样一来,我每个月基本没有余钱了,银行又加了息,万一房价跌下来或是我被解雇的话,那我就玩完了。”
对策
高房价固然让房产投机者赚得盆满钵满,同样也加剧了购房者的焦虑心态,不过,房价再高,饭总得吃,觉总得睡,日子也还得继续过,假如因为高房价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甚至在高房价的压迫下人性都遭遇扭曲,恐怕也说不过去。无论如何,如今的时代,毕竟还没有到不买房便没法活的地步,这个时候,或许更需要人们的理性判断和抉择。很多时候,身处高房价之下的“蜗居时代”,调整自我心态与调适生活方式,或许是作为个体的人们可以选择的自我救赎方式。
不过,无论是被房子“绑架”,还是由于自身的过于焦虑,当城市白领的蜗居式生存成为一种普遍情形,甚至引发极大的共鸣时,恐怕还不能全拿国人的购房观念说事儿。无论如何,居有定所的愿望恐怕算不上奢侈,安居心切更不能被扣上焦虑的帽子,这些愿望其实不过是朴素的生活观念罢了。某种程度上,既然中国人存在着购房焦虑,恐怕也更多与住房保障的缺失不无关系,房子可以不买,但却不能不住。在新加坡等国,廉租房的供应相当充沛,大学毕业生即便不买房,也可以低成本地享用环境、条件各方面都相当不错的廉租房,而我们的大学毕业生要想租上相对宽松、环境好点的房子,每个月的开支恐怕不会低于一千元,如此成本,还真是接近购房贷款了。从经济角度讲,与其花大笔钱去租房,倒真不如一鼓作气买房。
可见,国人的购房焦虑,其实并非天生如此,之所以会产生如此“蜗居式生存”,住房现状与住房政策倒是应当首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