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基地

Practice Base

首页>实习基地>园艺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总结及成果展示

园艺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总结及成果展示

发布时间:2014-09-10 09:25阅读次数:
 

中央财政支持的园艺技术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情况

   根据教育部财务司、财政部教科文司联合下发的《关于对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教财司[2009]57号)要求,20094月我院中央财政支持的园艺技术实训基地项目建设通过了国家专项检查与验收。现将基地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园艺技术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的总体情况

我院于20057月申报该项目,200512月由财政部、教育部批准支持奖励我院园艺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120万元(财教[2005]295号),20062月接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填报2005年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采购设备招标清单的通知》(教秘计[2006]22号),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教师在原有园艺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发展特点进行广泛调研、论证,制定申报方案。并聘请校外专家征求意见,同时开展网上论证,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确保项目建设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以充分发挥基地的资源共享、辐射与带动作用。按照要求认真填报《实训基地设备采购表》、《实训基地设备采购卡》和园艺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及方案。上报省教育厅、财政厅审批后,根据审批意见和建议认真进行方案的修改与完善,形成最终方案再次上报批准。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院申报的园艺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央财政给予支持奖励120万元,我院自筹经费120万元(于20069月一次性划拨安徽省财政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采购专户120万元),合计240万元用于园艺技术实训基地项目建设。

按照财务关系隶属宿州市财政局管理,我院申请了《属地采购的请示》(宿职院发[2006]32号)并得到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同意宿州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中央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属地采购设备的函》(财教函[2006]593号)的批复,所需的实验实训仪器设备均在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进行采购。在宿州市财政局和政府采购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公开招标、议标、邀标等形式,至200812月止,采购设备开标金额为241.903万元,全部通过验收,绝大部分实训设备已投入使用,基地运行状况良好。

二、取得的经验和成效

1、项目建设方案较为科学。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校内外专家意见,充分对项目的申报与建设进行论证,确保了项目建设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2、项目管理较为规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成立了以院长为项目建设组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参与采购小组,对全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并制订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从设备的招标、采购、开箱验收等都严格按照招标采购程序和上级文件规定执行,既确保了采购仪器设备的质量,又杜绝了非正常行为的发生。

3、改善了实训条件。自园艺技术实训基地建成后,大大改善了我院相关专业的实训条件,使实训设备与农业生产设备一致,实训内容与农业相关职业岗位要求一致,实训项目和实训学时与项目建设前相比明显增加,有效改善了学校的实训条件。建设总经费达241.903万元,新增各种机械培训设备达700余台套。对于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础薄弱的我院来说,园艺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起到了“雪中送炭”作用,使实训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园艺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拥有治学严谨、教学经验较丰富的专业专兼职教师20人,其中:专职教师15人,兼职教师5人;研究生18人;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5人; “双师”型教师为16人(占该专业教师的80%)。目前园艺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实验实训条件是:专业实验实训室 14个,现代化温室1座,日光温室4座,组培楼1栋,果园50亩,花卉园20亩,普通蔬菜塑料大棚10个。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及相关专业在校学生近500人。基地实习实训条件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并且实习实训(验)开出率均达到百分八十五以上。

4、提升了服务区域经济建设能力。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完成后初步实现了区域性的资源共享,同时发挥了为地区经济建设培养和培训紧缺技能型人才的作用。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上,自项目批准建成后,我校的实训设备及实训教学水平又上新台阶,同时承担多专业实训教学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种子生产等相关专业实训基地每年新增实训、培训人数达1500人次,极大地促进了我校实训教学水平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对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功能主要体现在:①培训作用。该基地主要面向社会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如农业类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创业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以及安徽省农林类中职骨干教师培训等。从2005年至今该基地校内外实训人数达5600人次,实训人时数近1300000人时,充分发挥了基地的培训功能。②技术指导作用。利用指导教师的专业特长,对我院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开展了大量的技术帮扶工作,特别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③辐射作用。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由于新技术、新方法的广泛应用,园艺实训基地已经成为皖北地区园艺生产的亮点,对周边农民传统思想的改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很多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效益大大提高。⑤职业技能鉴定。学院设有农业部认定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第283号),可对农艺工、果树园艺工、蔬菜园艺工、种子繁育工、农作物植保工、花卉园艺工、农机修理工、家禽饲养工、家畜饲养工、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验检疫员、兽医化验员、农业实验工进行中高级别的职业资格鉴定。年鉴定人数达2000多人。今后我们还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依托我校职业技能鉴定站、实训基地和多年开展培训鉴定工作的经验,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同时积极进行校村联合、校企合作,开展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和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长短期园艺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预计每年将增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500-800人次,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5带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增强了我院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促进了学校以专业教学改革为核心的内涵建设,以此为契机加快课程改革,推行双证制度,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涵盖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按照技能鉴定规范强化实践训练。为适应项目完成后的实训基地运行,开展了园林园艺专业的教学改革,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完成《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等模块化教学大纲,园艺技术专业已经建设成为安徽省教改示范专业。

6推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训条件的改善有效地促进了校企合作和产学合作,为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院成立了由宿州市科技示范园、宿州市园林处、夏刘寨村(新农村示范村)、学院领导及专家组成的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并由科技示范园的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组成项目建设组,充分发挥社会人才资源优势,使之深度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基地教学科研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从机制上把办学实践与农业的生产需求紧密结合为一体。基地建成后,既为学生创造了真刀真枪的实训环境,又为实训基地从消耗型转化为生产型摸索了经验。使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农业生产全过程,走出了一条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之路。

7、科研条件改善,教师科研水平提高。该项目建设前,由于科研设备与条件的限制,相关专业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不高,科研能力得不到锻炼,科研气氛不浓。项目建成后,由于科研条件的改善,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与水平大大提高,2008年在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申报中有多项课题获批准,其中就有园艺技术专业带头人和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依托该基地的项目。

8、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我院园艺技术实训基地项目执行过程中,从方案的制定到落实、从招标到采购过程中,都得到了地方政府、财政部门、教育部门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帮助,特别是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给予大力支持。政府采购的程序比较规范,确保了项目采购设备的质量。能够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招标流程规范,使得这项工作开展顺利有序。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加强对项目资金运作的管理工作,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和自筹资金都能及时到位,确保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正常进行。

三、存在问题

园艺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建设周期长、进度慢。200512月批准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0610月才真正进行招标采购工作。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采购、交货、验收等个别环节不够完善。按照设备采购合同规定,签约后要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交货。但个别厂商有拖延行为,不能按时交货,有的虽然能及时供货,但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安装调试。

2)供货商不严格履行合同,部分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售后服务不到位。有的供货商供货设备与合同不符,不能满足我们园艺技术实训基地的要求;有些设备质量出现问题供应商不予积极解决,拖延推诿;部分供货商对设备的使用、维护培训不到位,影响设备使用效果等,从而影响建设进度。

3)基地运行机制和保障条件不完善。    有些实训设备购置费高,运行费用大,单纯依靠消耗性的实训难以持久,更无法发展。正积极探索与农业企业联办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路子,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学生实训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学生实训的课时。

四、建议

1加大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的倾斜力度。基地建设立项在支持鼓励较好学校的基础上,应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职业院校的支持力度。例如我们省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大省,虽然经济欠发达,但它有丰富的土地和人力资源。如何开发这片资源,根本出路是加大农业职业教育的投入,培养一大批从事农业生产和掌握一定技术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加大投入、添置生物技术和提高生物利用效率方面需要大量投入技术含量高的加工技术设备。单靠现有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是不够的,需要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资金支持才能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

2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每年度立项前和立项后都要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项目管理人员熟悉和掌握项目建设流程、设备采购程序和办法等,强化建设进度意识和遵守合同意识。通过项目建设培养、锻炼管理队伍。

3加强项目的监督与管理,建立定期检查制度。

4加强基地内涵建设,建立基地运行的长效机制。各地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基地的内涵建设。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总结基地管理模式,探索校企合作、承担企业生产任务、面向社会开放的办法与途径,提升基地的功能与水平,建立基地可持续运行的长效机制。

5、加强采购过程的监督,建立供货商考评信息档案。教育部政府采购中心和地方政府采购部门要对供货商履行合同、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进行跟踪评价,对于不履行合同的供货商要记录在案,并在下一年度采购中不予考虑,确保采购质量。

  

         园艺专业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育苗

  

         学生在葡萄生产基地生产实训

  

       原宿州市市长吴旭军视察实训基地

  

            学生在食用菌生产实习

   

       学生在大棚进行辣椒育种实习

  

         学生在温室进行蝴蝶兰的生产实习

  

          学生在温室进行西瓜育苗实习

    

             学生食用菌生产实习的产品

  

            教师在指导学生果树修剪

  

            学生在果园进行冬季修建实习

  

  

        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西瓜嫁接技能比赛

  

    日本著名果树专家熊谷俊一到学院果园指导工作

  

    日本著名果树专家熊谷俊一与学员领导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