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教秘高﹝2019﹞55号
各高等职业院校: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2019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方案的通知》(皖教职成〔2018〕11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19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方案的通知》(皖教秘高〔2019〕5号)要求,为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现就2019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和地点
1.各院校提交作品时间为2019年7月10日前,初评时间为2019年7月15日左右。
2.现场决赛时间:2019年7月25日-7月26日,7月24日报到。
3.比赛地点: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二、比赛项目
本次大赛设“综合教学能力”赛项。
三、比赛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认知特点,全面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等。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建设满足项目式、模块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团队,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核心,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展现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的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风采,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参赛教师可选取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任务、教学单元或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实施。参赛内容总课时量要求不少于8学时。
落实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规范),基于准确的学情分析和人才培养需要选取教学内容,科学确定教学目标,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合理运用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依据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注重教学的实效性,突出教学重难点,选择恰当的组织形式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时空;实现师生、生生的全面良性互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所选教学内容须符合参赛组别要求,教学设计已应用于实际教学。
四、比赛组别
按照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大类课程设置组别。公共基础课程设1组,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政、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创新创业等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组设19组,分别对应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规定的19个专业大类课程。
五、比赛办法和提交材料
1.资格审查
各院校均应参照省赛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活动。
各高校必须对专业开设备案、课程实际教学、团队成员授课等情况进行核实,以虚假内容(身份)参赛的,一经核实,取消其参赛资格,并通报省教育厅相关部门。
2.初评需提交材料
初赛阶段,参赛团队需提交参赛作品(不少于8学时)的所有教案、教学实施报告、需提交3个的课堂实录片段视频,原则上每位团队成员不少于1段。每段视频应分别完整、清晰地呈现参赛作品中内容相对独立完整、课程属性特质鲜明、反映团队成员教学风格的教学活动实况。专业课建议包含不少于1段反映团队成员关键技术技能教学操作与示范的教学实况。各片段录制时长原则上在8-15分钟以内,最多不超过20分钟;3个视频合计大小不超过500M,单个视频不超过200M。
另附参赛作品所依据的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大赛组委会组织评委对参赛作品进行初评,确定入围决赛名单和三等奖名单。
3.现场决赛
参赛团队针对参赛课程内容(不少于8学时)进行教学设计,由主讲老师进行现场讲解,不超过10分钟。评委针对参赛资料、现场说课和展示进行提问,答辩时间5分钟;准备及换场时间3分钟。
由网络初评得分(占40%)与现场决赛得分(占60%)综合评定出现场决赛成绩。
六、参赛资料与要求
1.课堂实录分段视频,须用单机方式全程连续录制参赛教师教学实况(视频清晰反映师生教学情况,不允许另行剪辑,不加片头片尾、字幕注解等)。
2.参赛作品材料包括参赛作品实际使用的教案、3段课堂实录视频、教学实施报告,另附参赛作品所依据的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3.参赛材料及其文件名、现场答疑和展示资料等,均不得出现市、学校和参赛教师的任何信息。故意透露相关信息的,取消其参赛资格。
4.参赛内容应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或课程教学大纲等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有关要求选取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应与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有关内容相对应。
5.参赛作品所涉及的专业须是本校在教育部备案并实际开设的专业,以虚假内容参赛的,取消其参赛资格以及所在参赛队团体奖评奖资格。
七、参赛办法及要求
1.每校参赛名额不超过10个,各学校公共基础课不得超过2件作品,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大类不得超过2件作品。
2.近两年(2017-2018年)获得国赛奖项的学校,总数可增加1个(可不受专业大类或公共基础课组别数量限制);已举办2019年校赛的学校,总数可增加1个(可不受专业大类或公共基础课组别数量限制);
3.往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奖的作品不得参赛;
4.各赛项均可以个人或团队(同一院校在职教师)的名义报名;以教学团队名义报名的,成员不超过3人;每位教师限报1件参赛作品。2017年以来的国赛一等奖作品第一完成人不得作为主讲人参赛;
5.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责任由参赛者承担。经参赛者同意,比赛组委会统一组织对参赛作品资料的公益性共享;
6.比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禁止参赛教师进行学校和个人情况介绍;
7.省赛组委会将根据国赛最终文件规定,组织国赛选拔赛,确定国赛作品推荐名单。国赛选拔赛文件另行通知。
八、奖项设置
1.单项奖。依据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方案奖励办法进行奖励。
2.团体奖。大赛组委会将评定出最佳团队奖3个、最佳进步奖3个。
九、材料报送要求
1.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参赛队,比赛组委会不接受参赛教师个人报名;
2.每所院校需确定一个校级管理员,全权负责大赛沟通、报名、审核、组织等工作。加入大赛管理员QQ群(群号131497810,每个学校仅限1名管理员加入),将分配各学校官网账号;在官网完成注册,并提交《2019安徽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校级管理员申请书》。
3.院校管理员需在2019年7月10日前在官网填写《2019年安徽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参赛作品报名表》《2019年安徽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参赛作品汇总表》;并将加盖院校公章的报名表和汇总表上传。
4.院校管理员需将参赛作品材料(包括视频、教案、教学实施报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材料)在2019年7月10日前上传到大赛官网。
官网负责人:胡 明: 电话:13645538585
徐鑫森 电话:18655756959
5.各参赛学校应认真做好审核工作,核对参赛作品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如:所在学校相关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参赛教师实际授课情况,各级比赛遴选情况等。
6.各学校要保证电子报名表与实际参赛作品信息的一致。除报名表、汇总表外,参赛作品不得出现市、学校和参赛教师的任何信息,如出现参赛视频或者文字材料泄露相关信息的,取消该作品参赛资格。
7.各参赛学校在提交电子版材料前需查杀病毒,以免影响比赛。
大赛负责人:段文忠 ,联系电话:18955330703。
省教育厅高教育处联系人:任雯君,联系电话:0551-62818295。
附件1. 2019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参赛作品材料有关要求
2. 2019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报名表
3. 2019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汇总表
安徽省教育厅
2019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