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下午,会计教研室召开课程思政课题建设研讨会,会计教研室副主任、课程思政课题负责人王海芳主持会议,课程思政 课题主要负责人王文、夏青松、卢景荣参加会议,就“课程思政”开展了深入研讨。
经管系党总支部书记、《出纳操作技术》课程思政负责人王文从三个方面强调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一、“课程思政”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对于会计专业来说尤为重要。“课程思政”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将时政新闻、社会热点融入专业课学习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在课堂教学中,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的洗礼和技能的提升,全面增强综合素质。二、“课程思政”是创新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三、“课程思政”是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和“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说明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是衡量一个好老师的标准,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升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职业素养,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扎实理论功底,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把蕴含在本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经管系党支部书记、《税务会计》课程思政负责人夏青松着重从如何提升“课程思政”能力进行了研讨:一是教师要积极参加课程思政类的培训,学习专家、名师的教育教学策略,领悟思政课程教育观点。二是精心钻研教材,做好课程思政教案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根据专业课程知识,将税法、会计法等涉及到的真实案例插入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税务会计》课程思政负责人王海芳和《纳税操作技术》课程思政负责人卢景荣则针对课堂教学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中谈了各自的看法: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探究式、行动导向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一方面解决学生课堂玩手机、学习缺乏主动性、课堂互动性差,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专业课程教师一味强调“专”,与思政内容脱钩、缺乏情感和道德熏陶的问题。整合教学内容,挖掘课堂中的思政元素,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融合历史、社会经济发展、时事政治等知识,通过课堂讨论、动画等形式,将这些历史现实问题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更好的实现“三全育人”目标。
经过研讨交流,大家打开了思路,既明确了《税务会计》、《纳税操作技术》课程思政课题的研究方向,又找准了课堂教学和课程思政的结合点。
(供稿:王海芳,审核: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