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代码:12812
网站首页| 学报| 教学管理平台| 访客系统| 加入收藏

招生就业

Enrollment employment

首页>招生就业>就业准备

就业准备

发布时间:2012-06-01 20:18阅读次数:

一.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和择业标准

  选择的职业,既符合个人的特点,也符合社会的需要,体现人与职业的合理配置,能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发挥个人才干,多为社会做贡献的就业目标。作为高职大学生,合理的就业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就业的主要目标。一个特定专业的毕业生,再目前的就业形势下,最大的可能是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将此类职业作为就业的主要目标,既符合

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又能充分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专业特长。二是就业的次要目标。

 二.孔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业信息的来源主要有以下8个渠道

(1) 到人才市场.各需求信息,并通过各种途径在校内分布。

(2) 利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招聘信息。毕业实习,社会调查,寒暑假社会通过学校了解。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每年都通过广泛地与用人单位联系,搜索实践等活动都是直接了解就业信息的好机会。

(3) 通过家长.亲友.同学等搜集信息。

(4) 通过新闻媒介等各种宣传渠道了解。每年大学生毕业前夕,各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上的招聘信息既快又多且广,毕业生要认真收集。

(5) 通过各级人才交流中心.就业指导中心.职业介绍中介单位了解。

(6) 利用大脑网络了解。

(7) 向用人单位投书索取就业信息。

(8) 供信息到见面会上去,直接与用人单位接触以获取就业信息。

 三.知识.能力与技能准备

  如前所述,这方面的准备应在入学时就开始进行。这里强调的是,高职大学生到毕业期应更加注意技能的培养,要充分利用各种实习的机会,将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技能。可以说,技能准备是高职大学生就业的关键。

 四.心理准备

  心理专家认为,大学生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里变化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要想获得择业的成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竞技状态是不行的。做好就业心理准备,排除心理干扰,应着重克服以下几方面的心理障碍:1.自卑.畏怯心理  2.盲目自信.攀高心理 3.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 4.患得患失的心理 5.消极依赖的心理